当前位置: 首页 >娱乐 > 详情
热门作品电影电视齐飞 折射影视业原创能力枯竭

  2015-11-18 11:27:35

  原标题:热门作品 电影电视一起拍 市场逐利 省时省力 省功夫

  赵薇电影版的《致青春》点燃了至今方兴未艾的青春潮,16日,著名导演杨文军带着马可、杨玏等主创,为剧版的《致青春》开机吆喝。实际上,同一个故事来回被拍成剧版、电影版、网剧版,《致青春》并非孤例。

  热门作品大小屏幕齐开发

  不少作品在小荧屏积累人气后,接连转战大银幕,反之亦然。这种“一稿多用”的做法在业内蔚然成风。电视剧版《何以笙箫默》赚得盆满钵满,电影版马上趁热推出,即便作品毁誉参半,但依然坐收数亿票房。电影版《鬼吹灯》刚刚播完,网剧版项目就已上马。连刚刚播出完毕的《琅琊榜》,其电影项目已经蓄势待发。近日,在东方卫视娱乐盛典上,侯鸿亮承认,电影版的《琅琊榜》正在准备中,只要演员档期合适,会马上开拍。同样的还有,电视剧版的《左耳》,电影版的《伪装者》等。

  显然,只要某部作品获得市场认可,该作品的其他类型变体均会趁热打铁播出。那么,热播剧被物尽其用的现状,业内人士又是如何看待?这难道将成为影视界的新常态吗?

  市场的趋利行为

  对此,著名剧评人李星文认为,这是目前影视制作公司项目运作的一条捷径,省时、省力、省功夫,更重要的是,省了巨额的宣传费,“翻拍认知度很高的剧,根本不需要太多铺垫。”知名电视制作人于金魏甚至认为,这个情况一点都不奇怪,只要有好的内容源,各种形式、渠道都会无限释放和扩大,除了电影、电视剧版,舞台剧等等衍生产品都得以开发。”

  那么观众会买账么?对此,知名电视人李泽清坦言,这类已经过观众考验,有群众基础的片子,改编后观众依旧会买账。当然,不同的作品肯定会有新鲜元素,比如说,这类改拍剧起用的均是当下最火热的演员。剧版《致青春》的当红炸子鸡,马可、张丹峰、陈瑶,剧版《鬼吹灯》的靳东,可以想见的是,这些作品出来之后,这些演员在观众之中,依然会有比较高的认可度。

  “就算是熟悉的东西,观众也会好奇新版的会有什么不同。”于金魏说,在吐槽成为全民风尚的当下,观众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各种改拍的片子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类翻拍片题材相对集中,类型单一,观众看多了,终究会腻味。比如说,之前大热井喷的青春剧,后来变成观众口诛笔伐的“堕胎、车祸、难到老”,老三样,不少青春片照样“扑街”。翻拍作品成色如何,最终还是取决于改编的质量。

  原创能力枯竭

  这种现象背后,除了反映出当今影视圈急功近利的创作态度外,也折射出影视业原创能力枯竭的现状。这使得制作方、出品方更愿意选择这种保险的投资模式。李星文甚至评估,未来业界原创能力可能会愈发枯竭,翻拍的时间间隔也将越来越短,有可能从两年翻拍一次,变成两个月翻拍一次。跟风求稳,稳妥行事的风格,对于最看重创新的影视圈来说,无疑是一个毒瘤。

  对此,李泽清建言,影视行业目前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版权内容供需链条,这个链条包括,原创内容的孵化、生产加工制作、保护和激励措施等等内容,其中,特别是在保护和激励,以及酬劳的支付,非常缺乏考评制度。而这种链条的建立,需要多层面的努力,从国家到产业机构,再到从业者,这种机制应该成为一根标尺,成为行业的参照。

  那么,这种改编趋势会持续下去吗?曾经参与策划某部改编热剧的金林给予了肯定答案,在金林看来,这是中国电视观众慢慢往互联网方向转化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。珠玉在前,改编之后,市场接受度如何,就要看创作团队自身的努力。导演杨文军在接受自己采访时候,坦言自己并不担心外界的比较,也并不担心影版的成功会给电视剧的创作带来压力:“我们的《致青春》因为体量更大,可能更加丰富地展现故事中每一个人物的成长,电视剧和电影在这个角度来说会是完全不一样的,但我们的品质、我们的用心,这一点毫无疑问。”